粘虫
发布时间:
2023-01-05 17:36
一代粘虫在江淮、黄淮麦区中等程度发生,二、三代粘虫在东北、华北、黄淮和西南地区仍有偏重发生的可能,部分地区存在暴发的风险,全国累计发生9000万亩次。
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,2013年秋季,北方和南方多个系统监测点灯诱三代粘虫成虫种群数量比2012年同期显著降低,但仍高于2011年和常年同期。与2012年同期比,辽宁彰武、河北栾城和北京延庆8月下旬至9月上旬灯诱累计蛾量分别减少95.3%、99.0%和90.6%;山东北隍城岛9月上、中旬回迁粘虫量减少93.1%;上海奉贤9月份累计诱蛾量减少94.0%。与2011年同期比,山东北隍城岛、上海奉贤分别增加17.5%、45.6%。与常年同期比,山东北隍城岛比2003-2011年平均值增加80.4%,上海奉贤比2007-2011年平均值增加108.6%。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华南大部、西南东部冬季气温偏低,江汉和江南中西部春季降水偏少,对粘虫越冬和春季发生有不利影响;东北中北部、华北东部、黄淮、西南东南部等地降水偏多,对粘虫发生有利。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主产区种植规模逐年扩大,为粘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,如2014年夏季遇多雨气候,二、三代粘虫仍有重发可能。
相关技术服务